2014年的:人大代表建议食品安全法, 建议 "红名单"制度

2014年的:人大代表建议食品安全法, 建议 "红名单"制度


  建立“红名单制度”

  “这个不能吃,那个不能吃,什么可以吃?”市人大代表金永红说,见过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后,老百姓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就容易怀疑一切。“实际上,上海食品安全已经超过90%,但和老百姓的感受不一样,这就说明信息不对称,政府的公开工作还不够好。”金永红建议,政府监管部门在导向方面用应发挥积极作用。不妨再建立一个“红名单”制度,让老百姓知道哪些食品是安全的,起到正面引导,也鼓励做得好的企业。市人大代表徐晓青赞成“红名单”制度,但不同意食安办公布这一名单,而建议由行业协会等推出;政府部门应重在加强“黑名单”制度,加强食品安全监管。

  代表建议

  消费者参与监管

  许丽萍代表对婴幼儿奶粉等重点行业的“保姆式”监管模式提出质疑。她认为“进厂监管”不利于企业主体自主管理,应该分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。“许多市民都感觉到处罚力度还不够。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忍受应该是‘零容忍’,和所得多少盈利无关。”刘波英代表则提出,应将消费者和监管者结合,让消费者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“守护者”。


  继续加强监管

  对代表们“抛”出的意见建议,阎祖强现场做出回应。他承认,在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发现,老百姓的感受和实际工作成效有差异,这说明政务公开力度不够。针对代表提出的乳制品监管问题,他介绍,目前乳制品的监管已经从配方、生产流程审核方面提高流程和标准,抽检和自检也在提高,“源头奶”的监管也正不断加强。


分享 :